八九十年代的十佳运动员(9):郎平

2025-10-19 13:55:519895

#暑期创作大赛#

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的体育率先走向世界。体育健儿们对外扬国威,让世界认识中国,对内激励国人奋进,鼓舞士气。1979年,首都20家新闻单位联合开始评选当年的十佳运动员,在全国受到追捧。我是体育迷,在不同年龄段总能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大家拿着报纸上的选票,一起分析当年中国体坛的硕果,细数运动员们的成就。投票没有落过一届,虽然没有全中过,但“十佳”牌袜子得过很多双。

当年的十佳们,深深植根在体育迷的脑海里。他们的形象,就像老电影一样,经常在我们的记忆里闪过......

郎平是一位家喻户晓的体育风云人物,她的经历和故事(尤其当教练期间)大家了解了很多,如果再一一赘述,实属麻烦。但如果十佳榜上不记录一下郎平,这个榜单也就黯然失色了。就给大家整理一下郎平早期的运动员生涯吧。

郎平,1960年生于天津,7岁时在北京朝阳区读小学,76年进入北京女排,78年进入国家女排。13岁时的郎平就已经1.74米,鹤立鸡群,她率领校队夺得朝阳区联赛冠军,赢得了“朝阳大炮”的称号。成年后的郎平身高达到1.84米,她的弹跳力、爆发力、协调性、敏捷度都是一流的,球感好,对排球的战术理解好。她摸高可达3.17米,以四号位高点强攻著称。在袁伟民教练的调教下,郎平很快代替杨希成为中国女排的主攻手,与美国名将弗罗拉·海曼、古巴名将米雷亚·路易斯并称为八十年代世界女排的“三大主攻手”。

郎平1980年首获十佳称号,因为她和队友在79年第二届亚洲排球锦标赛上,力压如日中天的日本女排而夺冠,打开了走向世界之门。虽然这枚金牌不是那么耀眼,但人们看到了女排无尽的潜力。1980年,国家体委授予郎平运动健将称号和“优异成绩奖”,大批球迷疯狂给郎平投票,将郎平推到了当年十佳榜的第二位。体委和球迷的鼓励收到了回报,此后几年,郎平和队友们不断赢取更高荣誉,郎平也连续六年被评为十佳,并且次次都在榜单的前两位。

1981年,第3届世界杯女排赛,中国队在单循环的前六场全胜,最后一战日本队,赢两局就是冠军。干净利索地拿下前两局后,女排队员们欣喜若狂,注意力开始不集中,被日本队连扳两局。决胜局,袁伟民提醒大家:如果不赢下比赛,你们会遗憾终身。郎平和队友们打起精神,以17:15取得胜利,以尽善尽美的姿态首次登上三大赛冠军宝座。郎平本人荣膺那届的“优秀运动员奖”。

1982年,第9届世界女排锦标赛,半决赛3:0赢下苦主日本队,三局只让对手得了8、7、6分;决赛对阵黑马东道主秘鲁队,三局只让对手得了1、5、11分。郎平和队友第二次赢得世界冠军称号。

1984年,第23届洛杉矶奥运会,半决赛又是3:0赢日本,决赛对阵小组赛曾负于的东道主美国队,中国女排以3:0(16-14、15-3、15-9)获胜!从此,中国女排完成三大赛大满贯的伟业,开启连胜势头,并且展现出擅长打关键比赛的气质。郎平在那届比赛中,身披1号战袍,荣膺MVP!

1985年,第4届世界杯女排赛,中国女排7战只丢给古巴队一局,再次捧杯。身为队长的郎平,荣获最佳优秀运动员奖和优秀运动员奖。

1986年郎平退役,进入北京师范大学攻读英语专业。1989年从意大利开启又一辉煌的职业----执教!

(趣闻:郎平“铁榔头”的称号是由解说员宋世雄叫起来的。宋老师见郎平的扣球总是能一锤定音,再联想到郎平的姓,“铁榔头”的称呼脱口而出。郎平最开始是不大高兴的,怕这个称呼太阳刚,将来不好找对象啊!)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