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09 13:37:044483
中文摘要:本文主要采用文献综述及数据分析的方法,以武汉体院女子拳击队+81公斤级运动员唐家敏备战2023年全国女子拳击锦标赛为例,赛前夕降体重的数据指标进行分析,结合赛前减重期间该队员的身体体脂含量、生化指标监控数据共同分析赛前减重的最佳方案,以保证队员在赛前既达到参赛体重,又能达到最佳的竞技状态,特别是赛前的训练计划、营养恢复手段也有所不同,因此对重点参赛运动员大赛前科学有效的控制体重是训练环节,本文的分析也可以为拳击项目各级别运动员今后的比赛降体重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赛前;控体重;女子运动员;身体成分;生化指标
Research and Analysis on Pre Match Weight Loss of Female Boxers
- Taking Female+81kg Athletes as an example
WU Bin
WuHan Sports University,Wuhan,HuBei Province,430079 China
Abstract: This article mainly adopts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review and data analysis. Taking Tang Jiamin, a female+81kg athlete from Wuhan Sports Institute, preparing for the 2023 National Women's Boxing Championships as an example, the data indicators of weight loss before the competition are analyzed. Combined with the monitoring data of the team member's body fat content and biochemical indicators during the weight loss period before the competition, the best plan for weight loss before the competition is analyzed to ensure that the team member can achieve both the competition weight and the best competitive state before the competition. In particular, the training plan and nutritional recovery methods before the competition are also different. Therefore, scientifically and effectively controlling weight before the competition is a training link for key athletes. The analysis in this article can also provide theoretical reference for the weight loss of boxing athletes at all levels in future competitions.
KeyWords: Pre match; Weight control; Female athletes; Body composition;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拳击作为戴拳击手套进行格斗的对抗项目,从古至今在国际上都有极高的历史地位,作为一项历史悠久的体育项目,它蕴含着丰富文化底蕴,早在古希腊和罗马时代就有许多拳击项目的记载,在古代奥运会,拳击就已经是比赛项目之一,到第三届在圣路易斯举行的夏季奥运会,男子拳击正式被列入比赛项目,这也充分说明了拳击正式登上世界体育大舞台,随着世界竞技水平的不断发展,拳击项目的科学化训练、监控也随之发展,运动员的体能、康复、技术战术、控体重、科医手段都已更新,项目的比赛级别及制裁要点也随之更新,拳击项目也逐步走向科学发展,只有这有才能使运动员的竞技水平不断更新发展,跟上项目国际化的发展步伐。
本文通过对女子拳击运动健将唐佳敏备战2023年全国女子拳击锦标赛,赛前降体重的科学监控进行分析,拳击项目运动员赛前减重达标是运动员取得成绩的首要条件,现如今国际及国内拳击项目参赛运动员人数逐渐增加,技术水平差距也逐步缩小,竞争日趋激烈,如何科学减重已成为教练员及科医工作者的备战关注点。能否有效的降低运动员的体重,参加有利级别的比赛,将决定运动员是否能顺利得分并取得比赛的胜利;目前,拳击运动员的减重研究主要包含:降体重的方法、降体重期间的膳食营养、降体重期间的训练负荷监控,同时降体重期间还需要关注运动员因为紧张及压力所产生的心理压力等问题,本文主要通过对运动员赛前的训练计划、饮食、生化指标变化、体脂变化等着手,监控运动员在减重前的身体变化,这对保证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并顺利取得比赛胜利,与此同时,还能保障运动员的生理及心理健康,有着实质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 拳击运动员身体的供能特点及控体重的方法
1.21 拳击运动员比赛运动员身体的供能特点
拳击项目是剧烈的徒手对抗项目,基本以无氧供能为主,运动员在大负荷训练和比赛期间,身体与精神一直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尤其是骨骼肌强烈收缩,能量不断消耗,新陈代谢不断增加,无氧供能增加,由于无氧代谢的产物乳酸堆积量增加,身体内环境趋于酸性。与此同时心血管系统也发展变化,主要表现为血液和氧气的运输增加,心脏搏动增加,每搏输出量增加;比赛期间,交感神经兴奋,肌肉血管舒张,大量的血液和洋气运送至骨骼肌,以维持机体的大负荷运动量,因此通过神经系统的协调,机体在比赛期间募集了大量的氧和能量,从而使机体产生氧债,运动员在比赛期间至少需要进行四至五场比赛,单纯的无氧供能已无法满足机体能量供给,因此在训练中不断延后运动员无氧阈值点,提高运动员的无氧能力是运动员取得比赛胜利的有利条件之一;。
1.32 简述拳击运动员赛前控体重的一般方法
运动员减重一般分为快速减重法和慢速减重法,如果缺乏队医及营养师等专业人员的指导,运动员在赛前盲目的采用快速减重法,例如采用不吃碳水、限制饮水、只摄入少量水果等手段进行降体重,虽然在短期内可以降体重,但是会对身体和运动能力造成影响;有些运动员采用慢速减重法,但在赛前降体重的效果不佳,无法达到参赛级别也会采用一些极端的手段,例如不饮水不进食等方式来达到目的,然而这种方法会导致脱水、眩晕、反应迟钝等状况,因此运动员科学降体重是维持机体监控并保障和提高竞技能力的重要环节;科学的降体重原则包括:降低膳食的摄入,同时提高身体热量的消耗,引起体内脂肪的消耗;
慢速减重法,是通过能量负平衡的方法,使机体内脂肪消耗;快速减重法,一般会出现脱水现象,脱水会导致机体内的糖原、微量元素、无机盐等损耗,对身体的影响较大;有研究调查研究,个别运动员采用不科学的降体重方法:催吐、吃泻药等方法来减肥,这些手段会严重影响运动员的身体机能和运动机能,特别是缺水造成肌肉细胞内外液的枯竭,从而降低了肌肉的耐力和爆发力。正因为快速降体重的弊端,一般运动员赛前降体重建议采用慢速降体重的方法,以降低对机体的损害,并避免脱水发生,同时有效的保护肌肉细胞及心血管的功能。
拳击运动员赛前降体重,作为一个长期监控的内容,运动员平时就能将体重保持在比赛级别范围内,并在赛前测试运动员的体成分,分析运动员适宜的比赛级别和目标,会更为科学有效;因此提倡采用“控-慢减-快减”的减重模式;研究表明拳击运动员降体重期间,身体围度降低,外形消瘦,而降体重时消耗的是脂肪,因此减重期间不会减少肌肉的含量,只会表现为体脂下降。
1.43 科学的赛前控体重方法
控体重的关键在于控制赛前的饮食,在消耗的脂肪的同时减少能力的摄入,注意控制水分摄入,并配合有氧训练;有学者研究表明,运动员的体重控制应该根据自身水分含量进行,一般在目标体重上的三至六公斤,即可避免减重对机体产生的不良影响,并在赛前一周控制饮食,增加排汗量,以达到目标体重;运动员限制热量的摄入,但是要保证每天摄入900卡路里的能量,主要以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为主,尽可能少摄入糖类和脂肪;如果赛前仍为达到目标体重,可在赛前一至两天脱水,脱水量为体重的百分之二,而不是盲目的不摄入水份;科学的膳食,可以配合生化指标监控,来及时补充营养。综上所述:科学的控制、降体重是限制能量和水的摄入,增加脂肪的消耗,增加有氧运动,平时保持体重的范围,在赛前一至两个月进行慢速减重期,赛前一周进入快速减重期,三种方法结合应用,会使运动员降体重事半功倍。
2 研究对象及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文选取武汉体育学院+81公斤级参赛运动员唐佳敏作为研究对象,该队员运动等级为国家级健将, 2022年参加全国拳击锦标赛摘得铜牌,2023年参加全国拳击冠军赛、锦标赛分别取得银牌,训练期间多次参加比赛并取得优异成绩,运动员具体信息如下表所示:该运动员基本情况:年龄为25岁,身高175cm,体重86kg,训练年限为10年,全国锦标赛参赛级别+81Kg。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法
针对本文的撰写内容,通过阅读拳击相关的书籍,并参考中国知网的相关文献、硕士、博士论文,以及浏览与拳击训练及运动员控体重等相关的专业网站,全面了解本领域国内外研究现状,为论文撰写夯实基础。
2.2.2 测试法
针对该运动员在2023年全国拳击锦标赛前控制体重期间的体脂含量;并同时结合生化指标进行分析;测试采用贝克曼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主要测试指标为:血红蛋白(HB)、血尿素(BUN)、肌酸激酶(CK)。
2.2.3 数据统计法
所有测试数据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测试值用平均值±标准差(" ±SD)表示,运动员各测试数据比较采用独立样本检验进行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5表示差异有显著差异统计学意义(P﹤0.01),P﹤0.01表示有非常显著差异。
3 结果与分析
3.1 赛前训练安排
运动员参加国内大赛前,主要训练目标是调整运动员的竞技状态,解决在教学比赛中出现的技术问题,并加强运动员反兴奋剂教育工作;赛前训练的安排直接影响到运动员降体重及身体机能的变化,因此监控运动员的体重情况,并掌握训练强度的安排,可以更好的达到运动员降体重的目标,与此同时可以保持运动员良好的竞技能力。
运动员在赛前一周的训练安排如表3-1所示,运动员训练从周一至周六,周日休息调整,六天中教练员一般会有两个半天进行调整,其余时间以基本的技术战术训练为主,赛前的训练安排主要围绕:一般力量和专项技术力量训练,并穿插实战训练;专项技术训练主要以沙袋、空击、行进间步伐为主,并采取快节奏的手靶、快速空击等训练方式;其中辅助练习以一般力量训练为主,其中包括:卧推、卧拉、立卧撑跳、腰腹肌部位的核心力量训练等以增强运动员的力量耐力;准备活动一般以柔韧素质训练和灵敏协调训练为主,其中包括折返跑、贴人等为主;而训练课以放松牵拉结束,不仅可以缓解肌肉疲劳,还可以预防损伤。
3.2 运动员的生化指标监控结果与分析
3.2.1 运动员生化指标结果
由上表可以得出,运动员赛前训练各指标的变化值,其中HB的最小值为153.00g/L,最大值为161.00g/L,平均值为157.00±5.66g/L,赛前该值有显著性差异(plt;0.05);BUN最小值为5.80 mmol/L,最大值为6.20 mmol/L,平均值为6.00±0.28mmol/L,该值有显著性差异;CK最小值为296U/L,最大值为501U/L,平均值为398.50±144.96 U/L,该值无显著变化;运动员T的最小值为826.80ng/dl,最大值为878.40ng/dl,平均值为852.60±36.50ng/dl,该值呈显著性的差异(plt;0.05);
3.2.2" 运动员体重、体脂、生化指标分析
由表3-3可知,该运动员基础体重为86kg,运动员的比赛体重为+81kg,因此运动员的减重只要注意饮食即可达到预期效果,这与运动员日常训练注意饮食密不可分,运动员在赛前准备期科学的安排饮食和营养,体重维持较为稳定,该队员体脂含量一般维持在17左右,而在减重期间仅有14,研究表明运动员每天的能力减少1000至1500卡路里,每周就可降低1至1.5公斤的体重,因此赛前减重前运动员进行一定的膳食干预即可达到预期效果;该运动员参赛级别为86公斤,基础体重为81公斤,需要降5公斤,只需要每天控制20-24卡路里即可达标,因此采用慢速减重法,每天摄入的能量控制在1600-1800卡路里,具体的三餐供能符合3:4:3,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供能较高,注意摄取量的控制即可,一般主要以奶制品、红肉、瘦肉、蔬菜为主,搭配粗粮及水果即可;运动员可根据自身口味的喜好选择多种食物进行搭配,以高蛋白质食物为主选对象,还要注意食物的多样性,这有既可满足机体的能力需要,也可顺利减重。
从表3-2 可以看出,运动员的赛前训练负荷还是比较大的,其中血红蛋白、血尿素氮、睾酮有显著性差异,提示运动员出现疲劳,但是运动员的兴奋性较强;运动员在赛前降体重,运动员训练量有所降低,因此赛前还有调整的时间,因此运动员出现疲劳会进行营养手段,在赛前进行恢复,运动负荷的安排先升再降,这样运动员得到了较大的刺激再恢复,在赛场上才能承受更强负荷的刺激,队医会根据运动员的疲劳程度采用手段缓解运动员的症状,如果运动员肌肉出现损伤,则需要立即采用中医治疗手段。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1.1 女子拳击+81公斤级运动员唐家敏,由于基础体重与参赛级别相差4-5公斤,因此赛前减重采用的慢速减重法,在饮食上进行控制,即可在赛前一周可达到目标体重;
4.1.2 该队员的体脂较低,控体重前为17,减重后为14,运动员主要通过有氧运动、无氧训练,减少脂肪含量,增加能量消耗;
4.1.3 该队员在赛前训练后进行生化指标测试,其中血红蛋白、血尿素氮两项指标有显著性差异,提示运动员产生疲劳;
4.2 建议
4.2.1 赛前减重要根据运动员的体重目标进行科学规划,降体重要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并在降体重后注意有氧摄取,来保证训练和比赛的体能;
4.2.2 运动员降体重期间要注意以高蛋白质、低脂的食物为主,并配合蔬菜水果,以防治营养缺失,必要时可以为运动员补充蛋白、氨基酸补液;
4.2.3 运动员在降体重的期间,要采用生理生化的方式进行监控,尤其是运动员出现疲劳,要采取措施来缓解症状以防损伤的发生。
参考文献
[1]苗俊.古典式摔跤运动员赛前降体重期间免疫能力变化的研究[D].中北大学,2011,6:1-16.
[2] 吴琦望.举重运动员赛前体重控制方法论[J].湖北体育科技,2009,11(28):724-725.
[3] 贾臻臻.女子拳击运动员慢速控体重期能量消耗与膳食能量摄入的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3.
[4]孙会,徐小慧.男子散打运动员赛前降体重对运动能力和体液离子的影响[J].体育学刊,2012,5(19):130-134.
[5]石红,张霞.女子拳击运动员赛前降体重期间心理调控的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06,4(25):409-411.
[6]张正阳.赛前不同方式降体重对女子拳击运动员身体机能的影响[J].辽宁体育科技,2017,2(39):47-49.
[7]高乾鹍.赛前减重对古典式摔跤运动员力量素质及身体机能的影响[D].太原:中北大学,2017.
[8]陈永良.赛前控体重对女子拳击运动员身体成分和身体素质的影响[D].太原:中北大学,2015.
[9]夏俊等.女子竞技体操运动员青春发育期控降体重、营养膳食和训练调控方案的研究[J].吉林医学,2023(44)09:2425-2429.
[10]何溪.啦啦操女子运动员体重控制时期的营养方案研究 [J].当代体育科技,2021,11(25):22-24.